我为什么远离朋友圈

发布日期:2017-09-15浏览量:1849次

我为什么远离朋友圈


甘肃省质量协会 2017-09-15


□ 王海峰


01.jpg


  经常有亲朋问我:你看我发的朋友圈了吗?

 

  我的回答基本都是一脸茫然之下的:抱歉,没有。

 

  于是,他(她)显得格外失落,又很不愿当面对我再重复一遍他(她)朋友圈所发内容(我想大概是怕麻烦和劳累之故),便半开玩笑半埋怨说:哎,你怎么不关注我啊?回头你看看。

 

  ——事实上,我谁的朋友圈都不看,我自己的朋友圈,我都懒得看,也不愿发。

 

  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关心亲朋们,并不代表我不关心粮食和蔬菜,并不代表我不愿了解这个即将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并不代表我不愿了解这个科技力量传动下的媒介社会。

 

  从传播学角度看社会发展,社会群体的形成是一个由个人思想向集体思想同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延展并包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所有国家与非国家群体。当传播不再以魔弹的力量与方式进行时,人们有了更高的信息选择权。这就如同现在所谓自媒体出现之际,一个以自己为传播中心的时代悄然到来。众多个“自己”形成了一个公共的“朋友圈”,形成了一股撕扯不断纠缠不清流向不定泥沙俱下的“公共思想”。然后,个人思想与个人空间便开始受其侵犯。卡夫卡与海德格尔时代,通信技术并不足以追踪到个人,但他们仍然选择主动“退守”到一个独立的精神空间之中。不论是精神城堡,还是乡间木屋,他们并非逃离,而是远离,以便看清这个以变形和存在为标榜的社会。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电视看,那是极为了不起的事情,人们以此为无限荣光。即便是到了八九十年代,我们仍然被五光十色的电视节目所吸引。电视所言所演即为社会真理和时代潮流。而如今,有些电视广告让人深恶痛绝,避之唯恐不及。李敖曾经在文章里说自己不看电视的理由,其中主导者不在观众这一条便是很致命的。网络兴起,其看似主导者成分有了变化,但各种弹窗广告和海量无关信息,也足以让人如坠迷雾。但是,我们必须了解人类适应能力和人类社会性的复杂之处。我的一个朋友弄了一款网络广告屏蔽软件,非常好用,其将百度、搜狐等搜索引擎公司的网络抓取与广告全部屏蔽掉,顿时他觉得世界如伍佰所唱“那里空气充满宁静”。但是,三天之后,他放弃了那个软件,他重回之前的喧嚣世界。他的理由是,广告能够告诉他这个时代在表达什么。但事实上,情况是这样吗?我并不赞同。

 

  在这个全民媒介素养极低的时代,广告宣传、网络娱乐、网络推手能够迅速赢得利益,这种利益圈如同泡沫,越来越大,直到尼尔·波兹曼写下的“娱乐至死”之时,人们仍未有悔改之意。朋友圈就是这样一种泡沫。我的朋友不赞同我这样说一个个他看似实实在在的朋友圈,他的理由是,瞧,朋友们在生活。而当我在餐馆里看到一家三口人从头到尾没说几句话,他们一直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之时,我深刻地意识到,他们“沦陷”于媒体、技术、娱乐和消费所制造的文化泡沫之中了。

 

  当我被拉进一个几百人的微信群里时,我首先感到的不是被接受的亢奋,而是被侵占的恐慌。个人思考的独立空间被群体话语所替代,如果这些话语中有很多具有启发意义那也还能够被我接受,但事实是,不论这个群的建立初衷和主题是什么,它都必然会在瞬间改变和颠覆,成为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而此时,我已意识到,自己陷入古斯塔夫·勒庞所谓的“乌合之众”的泥淖之中。

 

  在这个靠粉丝和点击量计算价值的时代,我们自己都心知肚明:有多少“赞”,是过路的,是被逼无奈的,是急功近利的;有多少点击量是重复的,是枪手代劳的;有多少粉丝是永远沉睡的,是盲目追逐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泡沫聚集在一起,成就一个虚假的繁荣景象,让多少专家在计算微信红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曾经一段时间里,我的女儿总是问我一个问题:“爸爸,你为什么总看手机呀?”后来这个问题有了升华:“爸爸,你为什么总玩手机啊?”是的,六岁的孩子用感性区分着“看”和“玩”这两个动作。虽然它们都是动词,但是在孩子那里,“看”是静止的单方的观看,而“玩”则是动态的参与式的观看。女儿还问了我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爸爸,你觉得是陪手机玩有意思,还是陪手手(女儿的小名)玩有意思呢?”我立即放下手机,因为成长只有一次。

 

  是的,朋友圈是一个代表,从单纯的晒生活,变成网络广告贴放,到微商营销,其逐渐背离了最初的用意。让朋友二字重新回到了马克思所谓的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关系上来。时代的快速发展,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终实现麦克卢汉所言“地球村”。但我们发现仍然有人在坦言:相见不如怀念。思念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被铺天盖地的通信网路取代,不论是做生意的你,是做厂矿工人的你,是劳作田间的你,是在路上旅行的你,是致力读书的你,是做学术研究的你,还是无所事事的你,遥远的人们对于感情的经营已不再用心,近旁的人们对于感情的经营也已走向疏远的网络那边。

 

  是的,如你所想,远离,并不代表抛弃,只是给自己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

《中国国门时报》

上一篇:滋味黄瓜 下一篇:寻六角木之奇遇